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
高新技术企业
CMA资质认证
技术咨询

15013809846
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 >

聚丙烯酰胺与聚合氯化铝搭配的用法用量

文章出处:未知 人气:

  聚丙烯酰胺(PAM)与聚合氯化铝(PAC)是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-絮凝组合,PAC作为混凝剂(电荷中和、吸附脱稳),PAM作为絮凝剂(吸附架桥、网捕卷扫),搭配使用时需遵循“先混凝后絮凝”的逻辑。以下从用法步骤、用量参考、水质影响、调试要点四方面详细说明:

  一、用法步骤:先溶解,再分步投加

  溶解配制:

  PAC溶液:溶解浓度一般1-30%(质量分数,即1吨水加100-300kgPAC),溶解时间1-2小时,搅拌速度适中(避免结块),溶液呈酸性(pH约2-4)。

  PAM溶液:溶解浓度0.1-0.3%(阴离子型常用,即1吨水加1-3kg PAM),溶解时间1-2小时,搅拌要缓慢(PAM是长链高分子,高速搅拌会剪切断链,影响絮凝效果),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(阴离子型pH≈7-9)。

  投加顺序:

  第一步:投加PAC:在快速搅拌(150-200rpm)下,将PAC溶液均匀加入水体,搅拌1-3分钟,让PAC与胶体/悬浮物充分接触,中和电荷、吸附脱稳(胶体失去稳定性,开始聚结)。

  第二步:投加PAM:在慢速搅拌(30-50rpm)下,将PAM溶液加入,搅拌3-5分钟,让PAM的长链分子吸附脱稳的胶体,形成大而密实的絮体(便于沉淀或气浮分离)。

  二、用量参考:水质决定剂量,需小试优化

  PAC与PAM的用量与原水水质(悬浮物浓度、浊度、pH、温度等)密切相关,以下为参考范围,实际需通过“烧杯实验”调整:

 


  三、水质因素对用量的影响

  pH:

  PAC在pH6-9时水解充分,脱稳效果好;pH<6时水解受抑制,需增加PAC用量;pH>9时铝离子易生成Al(OH)₄⁻,脱稳能力下降。

  PAM阴离子型在碱性(pH>7)时分子链更舒展,吸附效果好;阳离子型在酸性/中性时对带负电胶体(如有机物)吸附更强。

  温度:

  低温(<10℃)时,PAC水解速度慢,脱稳效果减弱,需适当增加PAC用量;PAM溶解时间延长,分子链伸展慢,可延长搅拌时间或略微提高PAM浓度。

  悬浮物性质:

  无机悬浮物(泥沙、金属氧化物):PAC+阴离子PAM是主流,阴离子PAM的负电荷与脱稳后的正电荷颗粒吸附,形成絮体。

  有机悬浮物(藻类、腐殖质):若有机物带负电,可先用PAC脱稳,再加阳离子PAM(正电荷中和负电有机物,吸附架桥);若有机物电性复杂,需通过小试确定PAM类型。

  四、现场调试:烧杯实验是关键

  现场应用前,需做“烧杯实验”确定最佳用量,步骤如下:

  取多个原水样(500-1000mL),标记为1#、2#、3#…

  向各水样中加入不同剂量PAC(如10ppm、20ppm、30ppm…),快速搅拌(150rpm)2分钟,观察脱稳情况(絮体开始聚结)。

  再加入不同剂量PAM(如0.2ppm、0.5ppm、1ppm…),慢速搅拌(30rpm)5分钟,观察絮体大小、沉降速度(絮体大、沉降快为优)。

  静置10-15分钟后,测上清液浊度,选择浊度最低、絮体沉降快的PAC+PAM配比,即为最佳用量。

  五、安全注意事项

  PAC溶液呈酸性,接触皮肤需立即冲洗;PAM粉末吸入有害,投加时戴口罩、手套,避免粉尘飞扬(PAM粉尘易引发呼吸道刺激)。

  PAM溶液现配现用,避免长期存放(分子链易降解,影响效果)。

  总结:PAC与PAM搭配时,先溶解、分步投加(先PAC后PAM),用量参考水质(PAC 10-50ppm、PAM 0.1-2ppm),通过烧杯实验优化,同时考虑pH、温度、悬浮物性质的影响,确保絮凝效果高效稳定。

  相关文章:------------------
聚丙烯酰胺搭配硫酸亚铁可用于哪些行业

联系长隆
深圳市长隆科技有限公司

联系电话:0755-89641127

联系手机:15013809846

公司传真:0755-89641863

电子邮箱:lqyabe@163.com

公司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高桥社区教育北路82号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